当前位置:燕窝孕妇的吃法与禁忌-珍善补娱乐张胜凯
张胜凯
2022-09-25

张胜凯个人资料

张胜凯,男,1977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1994-1998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工程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98-2001年,在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作。2001年-2003年,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读硕士研究生,并于2003年提前攻读博士至今。

张胜凯人物介绍

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向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正式提出Dome A科学考察计划,并于1996-1997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2001-2002年4次向Dome A冲击,最远行程1100公里,为最后冲顶Dome A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国终于完成了冲顶Dome A的各项准备工作,于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中设立13人组成的内陆冰盖队,向Dome A顶点发起最后冲击,张胜凯成为冰盖队13人之一,承担测定Dome A最高点的任务。他成功抵达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远的冰穹DomeA,使中国成为国际上首个从地面进入该点展开科学考察活动的国家。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第一人,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张胜凯手中的GPS接收机显示,这个最高点的位置是南纬80°22′00″,东经77°21′11″,海拔4093米。张胜凯将一根标志杆深深地插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人类首次确定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位置。在2008-2009年的第25次南极科考中,已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青年的教师的张胜凯不仅担任了建设昆仑站的施工测量工作,还将在冰穹A建立全球首个无人值守GPS跟踪点。

张胜凯还是武汉大学2005年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五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张胜凯人物生平

张胜凯,男,1977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1994-1998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工程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98-2001年,在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作。2001年-2003年,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读硕士研究生,并于2003年提前攻读博士至今。2002/2003年,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深入南极内陆500多公里的格罗夫山区进行科学考察。2004-2005年,参加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前往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曾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地区基础测绘》、《南极地理信息获取及其动态过程研究》、《3S技术集成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北极卫星跟踪站和动态空间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极地测绘重点项目,其中《3S技术集成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获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9月,赴乌克兰参加第五次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AGS'03),并宣读论文《The Establishment of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Data Analysis in Grove Mountains》。2004年5月,参加在武汉召开的第三次东南极国际GIS研讨会(AntGIS04)。2005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办2005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CSPS2005)。2005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英极地科学研讨会(CHINA-UK Partnership in Polar Science)。

主要成就

2002-2003年,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闯入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格罗夫山区,在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南极格罗夫山区进行大范围的遥感测图。在海拔2000多米的冰盖上,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酷寒和冰裂隙随时崩塌的危险,成功埋设了8个永久性中国测绘标志,测定了8个GPS大地测量控制点,绘制范围达8000平方公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在该地区布设控制点最多、控制范围最广的国家,在国际上首次测绘出格罗夫山区的地图,为中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区进行地质、陨石及冰川学等多学科考察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基础,对于维护中国在南极的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2005年,参加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前往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区域进行科学考察,主要负责测定南极冰盖最高点、内陆冰盖队的导航、测绘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地形图及冰川动力学监测等任务。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Dome A的最高点,为我国在Dome A区域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及建立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做前期调研。

人物评价